加拿大鹅凶起来,谁都挡不住。但你若出手驱赶,法律也不会袖手旁观。
近日,加拿大温尼伯一名 20 岁女子因在朋友公寓楼前试图用瓶子和雪锥驱赶筑巢的加拿大鹅,被法院判罚 300 加元。这起看似“民间纠纷”的小插曲,最终走进法庭,也意外揭示了加拿大对于候鸟保护的法律严格程度。
被拍下的视频,成了定罪关键
事情发生在今年 5 月,地点在温尼伯亨德森公路附近一栋公寓楼外。一名年轻女子在试图进入朋友公寓时,发现门前蹲守着一只正在筑巢的加拿大鹅。面对“霸占门口”的这位“邻居”,她掏出皮革清洁剂瓶和一个雪锥,连扔两物,企图将鹅赶走。
没想到,这一幕恰巧被路人拍下,视频随后被上报给环境部门。警方根据现场停靠车辆信息,最终找到了该女子,并展开调查。
在 6 月的庭审中,女子在省级法庭上向法官凯利·摩尔(Judge Kelly Moar)认罪,承认违反了《候鸟公约法》(Migratory Birds Convention Act)。
“我当时只是……只是想吓走它。”她在母亲陪同下向法官解释。
摩尔法官追问:“所以你承认那天确实发生了这事?你知道它们是受保护的鸟类,或者你现在知道了?”
女子答道:“现在知道了。”
罚金本是730元,法官酌情减为300元
虽然原始罚单金额为 730 加元,但在考量了女子当时精神状态(她刚得知自己怀孕)后,法官最终将罚金降为 300 加元。联邦检察官琼·施密特(Joan Schmidt)表示,考虑到个案情况,她认为较低的罚金已足以传递警示意义。
“我们知道,筑巢时的加拿大鹅有时确实具攻击性,令人烦躁,但它们在加拿大是受法律保护的动物,人类必须学会绕行。”她在庭上强调。
专家提醒:不是法律不严,而是你未必被抓
温哥华动物权益律师、卑诗大学法学院讲师 V·维多利亚·施罗夫(V. Victoria Shroff)指出,这类案件实际上并不罕见,只是大多数时候没被发现或取证。“这起案件之所以进入法庭,仅仅因为那天有人刚好在场,刚好拍了视频。”
“如今几乎人人都有手机摄像头,大家都在看着。”她说。
她还指出,很多人因为对野生动物法律缺乏认知,往往在不经意间违法。“人们常常觉得,‘我先来的,这动物挡了我的路,我当然可以处理。’但这就是很多人最终站在被告席上的原因。”
“你说你不知道这是犯罪?——这不重要。”施罗夫强调。
候鸟保护法何以如此严格
《候鸟公约法》可追溯至上世纪初,为保护因人类捕猎、栖息地破坏而濒危的候鸟种群而设。加拿大鹅一度面临数量锐减,依赖政府和科研机构的“昂贵干预”才得以复苏。
如今它们的数量虽已大幅回升,但联邦环境部强调,失去法律保护后,种群数量仍可能迅速下滑。
一位曼尼托巴省政府发言人表示,该省每年依据该法立案约三至六起,主要涉及非法打猎、偷猎、猎鸟数量超标等行为,也包括擅自拾取鸟蛋、私藏野鸟、非法出售鸟类标本或羽毛等。
2023 年,全国范围内共开出 34 起相关罚单,还不包括警告信与现场简易处罚。
近年来,全国范围内已有不少案例因违反候鸟保护法而被严惩,被罚金额从几千元到数百万不等:
2023 年,魁北克两人在施工时破坏了燕窝,被分别罚款 6 万加元和5,000 加元;
2019 年,阿尔伯塔一家石油公司因致使 30 只苍鹭暴露于沥青中死亡,被罚 177.5 万加元;
一家餐厅的花盆内孵化出的“鹅妈妈 Earlette”的故事也曾引起全国热议。
施罗夫认为,公众对于野生动物的“人类优先”思维亟需改变:“与其粗暴应对,不如打电话请教加拿大野生动物管理局或地方环保机构,他们会给出正确建议。”
加拿大鹅虽“路霸”惯了,但它的地位,你真惹不起。可能它们在加拿大唯一的敌人就是印度人了吧~
扫码参与评论与作者和更多用户交互